第二卷 第45章 暗敛风雷费思量(1)

所属书籍:两世欢小说

长乐公主便有些烦躁,怒道:「总不能因此便不查吧?此人行动矫健,应该正值壮年,身材高大,暗藏腰刀,有外地口音,并不经常在沁河出现……咱们就按这特征到花月楼和茶楼细细排查,特别是小玉和贺王出事前后出现过的,看能不能找到线索。」

谢岩只得应道:「是!不过这两处人员流动极大,除了部分熟客,至少六七成都是生客,这里面符合条件的只怕有一半……而且多是临时住一宿或歇个脚,纵然查出有部分人可疑,也无从排查他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长乐公主恼道:「难道就不查了?」

「可以去查,但不必耗费太多精力。」景辞接过话头,眉眼间有微微的锋芒,「还是……继续查贺王府吧!」

长乐公主诧异,「贺王府还有什么好查的?醢」

谢岩已醒悟过来,「对,小玉!小玉、薛照意,还有张和,都属于同一股势力,且那股势力相当厉害,厉害到贺王都不愿意明著得罪,才会命靳大德杀人抛尸,对外只声称小玉回了老家。那么,说书人是怎样把小玉暴露给贺王的?」

长乐公主击案道:「贺王静养不出,张和只能通过贺王府常在外面行走的人将消息传递回去,而且必须是贺王身边的亲信,才可能确保能将消息直接传递给贺王。」

谢岩沉吟,「但贺王遇害后,你们不是已经把贺王那些亲信查遍了吗?似乎并未听到相关的消息。缇」

景辞道:「当时清查的是贺王被害时,他那些亲信的行踪,根本不曾将贺王案与小玉案联系在一起。后来因银香囊这条线索,推测出小玉是在贺王府中遇害,查案重心便放到了靳大德、顺儿、薛氏等人身上,便没再询问贺王其他亲信。何况贺王之死,众亲信都有嫌疑,这些日子人人自危,便是参与其中的亲信想到了两件案子有所关联,也不敢冒失上报。」

谢岩眼睛渐渐亮起来,「这事继续交给慕北湮就好。」

景辞笑了笑,「他虽荒唐了些,但颇通驭下之道,一轮查下来,必定有所斩获。」

-----------------

也不必提起郢王府令牌,仅目前留下的疑点,已足以让慕北湮下定决心追查小玉、薛照意的真实身份。

换了个角度,他们很快弄清了小玉遇害前发生的事。

被说书人利用,为贺王传回消息的,是跟著贺王南征北战多年的亲卫李瑾青。

贺王静养,李瑾青等一众亲卫暂别戎马倥偬,闲暇无事时便常到茶楼听听说书、听听小曲儿。李瑾青性情直爽,加上有心人刻意结交,一来二去很快与说书人张和成了朋友。

既是朋友,自然无话不谈。

包括贺王和两位公子样貌脾性,也包括贺王府那些姬妾侍婢哪位有才,哪位有貌,哪位手段不凡,早晚能攀上高枝,或更上层楼。

小玉容貌出色,也在闲谈之列。

那一日李瑾青去喝茶,恰张和刚说完一段书,便又坐在一起喝茶闲扯。

虽然是闲聊,作为一个绝对忠于贺王的亲卫,张和的几句话引起了李瑾青的注意。

张和问:「那位小玉姑娘是不是近日打算去京城?」

李瑾青惊讶,「京城?小玉是服侍言希公子的,一直住在沁河,并不是从京城带出来的,怎会去京城?」

张和便纳闷道:「可前儿我见她身上掉下一块令牌,上面有个『郢』字。当时捡起递给她时,她慌慌张张的,脸都涨红了。如果我没记错,郢王是当今三皇子的封号吧?我正猜著是不是郢王府有人看上了,准备接她入京呢!」

李瑾青从未听说此事,越发纳闷,追问道:「她后来有没有说什么?」

张和答他:「没有,她好像是过来见另一位姑娘的。那姑娘生得比她还标致,虽然看起来病歪歪的,可那气度风韵,连花月楼的傅蔓卿都抵不上她一根手指头。对了,她和小玉姑娘一样,指甲上涂著玫红色的凤仙花汁。说来奇怪,我走南闯北这么久,都没见过有女子指甲上能染那种招眼又清爽的玫红!」

李瑾青沉吟道:「这个我知道,我们府里便有那种凤仙,王爷几名爱妾常用它来染指甲……难道这女子是我们府里的?」

张和拍手道:「错不了,错不了,肯定也是贺王府的!有一回我还见那位小美人跟你们家薛夫人茶楼后面的一处小包间喝茶呢!」

李瑾青问:「和薛夫人在一起?是小玉姑娘,还是那位病歪歪的美人?」

张和道:「当然是病美人!到底是大户人家的贵人,出来喝茶都藏著掖著!亏得我是这茶楼里的,不然还真没机会见到你们家薛夫人真容呢!」

「你怎会认得那是薛夫人?」

「咳,李兄弟你忘了?先前你护送薛夫人到旁边的布庄去挑绸缎,恰遇到我,说起过那是薛夫人。后来薛夫人出来时,我便留心多看了几眼。虽说她当时戴著帷帽,到底那身材气度在,她又擅长制香,远远便能闻得清芬馥郁,迥异于其他贵夫人所用的香料,我怎会认不出?」

「哦……对,对……」

李瑾青应了,回府后却越想越疑惑。何况若真的事关郢王,怎么著都不会是小事。

于是,得著与贺王单独相处的机会,他便将此事一五一时悄悄回禀了贺王。

贺王显然不认得小玉,但对此事极慎重。尤其听说小玉容貌出色,甚得左言希欢心,更是面沉如铁。他沉吟片刻,叮嘱李瑾青别和其他人提起此事,才命他离去,又把靳大德唤去。

不久后,府中便传出小玉因母病告假的消息,随即就是小玉被杀害并沉塘的消息。

官府查到门上,靳大德其实还是有些紧张的。他特地将李瑾青唤去,说是贺王之意,命他不许前提日之事。李瑾青料得贺王必定遣靳大德仔细查过,多半查出了小玉有什么不妥之处,才下令除掉。

李瑾青跟随贺王多年,见的世面不少,很清楚哪些事该知道,哪些事便是知道了也只能当不知道,最好赶紧忘掉。

于是,衙门里前来调查小玉案时,李瑾青心知肚明,那就是贺王主使,却再不肯多提半个字;后来贺王遇害,贺王所有的亲卫被查得人人自危,他偶尔也思考过会不会与小玉或郢王有关,但一则怕多说多错,惹人疑心,二则势必扯出贺王除掉小玉之事,恐怕又会生出别的事端。

何况上面还有个靳大德是真正的知情者和执行者,若靳大德都不提,他又何必多话?

随著靳大德、薛照意先后被发落,李瑾青越发疑心,早就忐忑不已。故而慕北湮回府一问起小玉之事,他立刻上前,将前后因由一五一十都说了。

-----------------

上至长乐公主、谢岩,下至李斐、阿原,都挤在县衙那间小书房中,听慕北湮将李瑾青知道的那些事说完,然后都沉默了。

挤了这许多人,门窗紧闭的书房更显得逼仄异常,又闷又热。

李斐这个正经的沁河县父母官是众人中官位最小的,只能奉陪末座,坐于最角落里的墙边不时擦著汗,却断不敢开窗。他甚至忍不住将凳子又向后挪了挪,恨不得把自己缩到墙壁后面去,省得听到许多他这个七品小县令不该听的话。

景辞坐在左言希旁边,撑著额低低叹了一声,说不出的黯然和无奈,倒似历了多少沧桑般无奈。

黑衣人和张和都不曾搜到,小坏也不曾找到,阿原很不痛快。所幸她受伤不重,敷药便无大碍,遂也跟了过来,站在景辞身后听著。忽听得景辞这声叹息,她心下竟咯噔一下,好像有什么要紧的事涌了上来,但细细想时,却再想不出是什么事来。

长乐公主啜著茶,竟也听到了,搁下茶盏问向景辞:「景典史,你有什么看法?」

谢岩、慕北湮等人的身份地位都远尊于小典史景辞,但几人都不约而同地看向景辞。

景辞眸光幽暗,淡淡道:「没什么看法,只是觉得贺王案可以结了。凶手是薛照意,帮凶是靳大德。他们因奸情做出弑主之事。」

再查下去,便是贺王都在顾忌的某些真相了。

Scroll to Top